近日,江西九江联盛实业集团旗下多家连锁超市出现市民抢购现象,现场视频显示,部分门店货架被扫空,场面一度混乱。 这场风波的源头,要追溯至九江联盛超市连锁股份有限公司8月8日发布的一则公告。 8 月 8 日,九江联盛超市发布致会员信,坦言公司正面临多重挑战:前期快速扩张的阵痛、过度投资的压力,叠加疫情后经济环境的变化,造成了现阶段资金周转困难和活力不足。 为保障企业持续经营能力、稳定商品供应,联盛宣布自8月8日起至11月8日,调整购物卡及会员积分使用规则:顾客在单笔消费结算时,购物卡支付金额不得超过应付总金额的30%(例如购买100元商品,购物卡仅能抵消30元,剩余部分需现金支付),会员积分则暂停兑付结算(购物卡仍可累计积分),同时暂停电子购物卡在线支付及积分兑换功能。 该公告一经发出,立即引发市民广泛担忧,超市客服热线被打爆,不少人猜测超市是否已陷入经营危机、甚至面临倒闭风险。与此同时,多家门店迎来抢购潮,大量持卡消费者涌入门店,货架商品被采购一空。 然而,仅隔一天,8月9日九江联盛超市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便紧急发布公告,对此前公告给大家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,同时宣布自即刻起,联盛购物卡及会员积分全面恢复正常使用,并承诺力争在15日前陆续恢复门店货品充足供应。 尽管购物卡及会员积分已恢复正常使用,但记者从社交媒体看到,抢购潮虽有所缓解,可不少消费者担心购物卡再次受限,依旧前往线下门店抢购。 从网友分享的现场图片来看,联盛多家超市不少货架仍缺货,尚未完全补齐。 据极目新闻报道,12日记者致电多家联盛超市线下门店,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店内有货,但品种不全、货量有限,购物卡可正常使用,并已接到通知将逐步补齐货物。其中一家门店工作人员透露,11日晚刚到了一批货,他们加货到次日零时许才下班。 短短24小时的风波,让这家扎根九江近三十年的零售企业信誉遭受重创。 零售行业人士分析指出,预付卡政策突变通常是区域零售商资金链紧张的明确信号,消费者信任一旦受损,修复成本远高于资金成本。 九江联盛集团创立于1996年,作为一家综合性企业集团,以商业连锁经营为主业,业务广泛涵盖商业地产、绿色农业、电子商务、文体产业以及足球产业等领域。旗下的九江联盛百货超市,堪称九江本土规模最大的百货零售连锁企业,其门店星罗棋布,不仅遍布九江市区及其下属各县、市,还延伸至隔江相对的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。多年来,九江联盛购物卡声名远扬,素有 “九江人民币第二” 的美誉。在九江市区,本地居民在请客送礼时,联盛购物卡常被用作回礼首选。 尽管风波暴露经营压力,但联盛超市在九江及周边的区域零售龙头地位仍存。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4年中国超市百强榜单显示,其以17亿元销售额、55家门店,位列第65名。 值得一提的是,此前联盛超市瑞昌店已发布闭店升级调改公告,该店将于7月30日闭店调改,与湖北雅斯集团合作经营的雅斯联盛超市预计将在45天后升级开业,并在卖场布局、采购渠道、优选特色商品、强化生鲜及超市餐饮经营等方面进行优化,同时提到9月开业后,联盛购物卡、积分也能在此超市正常使用。 对于此次联盛超市风波,有媒体表示这是一场商业运作,目的是清理存货、清理债务,然后发展合作、重塑形象。但从商业逻辑来看,若企业经营正常,通常不会轻易以信誉作为代价。 希望联盛超市这场购物卡风波,正如媒体所说只是虚晃一枪。不过真正的谜底,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。 |